C++socket编程(二)

socket数据的接收和发送

Linux下数据的接收和发送

Linux 不区分套接字文件和普通文件,使用 write() 可以向套接字中写入数据,使用 read() 可以从套接字中读取数据。

前面我们说过,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相当于两个套接字之间的通信,在服务器端用 write() 向套接字写入数据,客户端就能收到,然后再使用 read() 从套接字中读取出来,就完成了一次通信。

write() 的原型为:

1
ssize_t write(int fd, const void *buf, size_t nbytes);

fd 为要写入的文件的描述符,buf 为要写入的数据的缓冲区地址,nbytes 为要写入的数据的字节数。

size_t 是通过 typedef 声明的 unsigned int 类型;ssize_t 在 “size_t” 前面加了一个”s”,代表 signed,即 ssize_t 是通过 typedef 声明的 signed int 类型。

write() 函数会将缓冲区 buf 中的 nbytes 个字节写入文件 fd,成功则返回写入的字节数,失败则返回 -1。

read() 的原型为:

1
ssize_t read(int fd, void *buf, size_t nbytes);

fd 为要读取的文件的描述符,buf 为要接收数据的缓冲区地址,nbytes 为要读取的数据的字节数。

read() 函数会从 fd 文件中读取 nbytes 个字节并保存到缓冲区 buf,成功则返回读取到的字节数(但遇到文件结尾则返回0),失败则返回 -1。

Windows下数据的接收和发送

Windows 和 Linux 不同,Windows 区分普通文件和套接字,并定义了专门的接收和发送的函数。

从服务器端发送数据使用 send() 函数,它的原型为:

1
int send(SOCKET sock, const char *buf, int len, int flags);

sock 为要发送数据的套接字,buf 为要发送的数据的缓冲区地址,len 为要发送的数据的字节数,flags 为发送数据时的选项。

返回值和前三个参数不再赘述,最后的 flags 参数一般设置为 0 或 NULL,初学者不必深究。

在客户端接收数据使用 recv() 函数,它的原型为:

1
int recv(SOCKET sock, char *buf, int len, int flags);

关闭套接字

调用 close()/closesocket() 函数意味着完全断开连接,即不能发送数据也不能接收数据,这种“生硬”的方式有时候会显得不太“优雅”。

img
图1:close()/closesocket() 断开连接

上图演示了两台正在进行双向通信的主机。主机A发送完数据后,单方面调用 close()/closesocket() 断开连接,之后主机A、B都不能再接受对方传输的数据。实际上,是完全无法调用与数据收发有关的函数。

一般情况下这不会有问题,但有些特殊时刻,需要只断开一条数据传输通道,而保留另一条。

使用 shutdown() 函数可以达到这个目的,它的原型为:

1
2
int shutdown(int sock, int howto); //Linux
int shutdown(SOCKET s, int howto); //Windows

sock 为需要断开的套接字,howto 为断开方式。

howto 在 Linux 下有以下取值:

  • SHUT_RD:断开输入流。套接字无法接收数据(即使输入缓冲区收到数据也被抹去),无法调用输入相关函数。
  • SHUT_WR:断开输出流。套接字无法发送数据,但如果输出缓冲区中还有未传输的数据,则将传递到目标主机。
  • SHUT_RDWR:同时断开 I/O 流。相当于分两次调用 shutdown(),其中一次以 SHUT_RD 为参数,另一次以 SHUT_WR 为参数。

howto 在 Windows 下有以下取值:

  • SD_RECEIVE:关闭接收操作,也就是断开输入流。
  • SD_SEND:关闭发送操作,也就是断开输出流。
  • SD_BOTH:同时关闭接收和发送操作。

至于什么时候需要调用 shutdown() 函数,下节我们会以文件传输为例进行讲解。

close()/closesocket()和shutdown()的区别

确切地说,close() / closesocket() 用来关闭套接字,将套接字描述符(或句柄)从内存清除,之后再也不能使用该套接字,与C语言中的 fclose() 类似。应用程序关闭套接字后,与该套接字相关的连接和缓存也失去了意义,TCP协议会自动触发关闭连接的操作。

shutdown() 用来关闭连接,而不是套接字,不管调用多少次 shutdown(),套接字依然存在,直到调用 close() / closesocket() 将套接字从内存清除。

调用 close()/closesocket() 关闭套接字时,或调用 shutdown() 关闭输出流时,都会向对方发送 FIN 包。FIN 包表示数据传输完毕,计算机收到 FIN 包就知道不会再有数据传送过来了。

默认情况下,close()/closesocket() 会立即向网络中发送FIN包,不管输出缓冲区中是否还有数据,而shutdown() 会等输出缓冲区中的数据传输完毕再发送FIN包。也就意味着,调用 close()/closesocket() 将丢失输出缓冲区中的数据,而调用 shutdown() 不会。

域名查找

客户端中直接使用IP地址会有很大的弊端,一旦IP地址变化(IP地址会经常变动),客户端软件就会出现错误。

而使用域名会方便很多,注册后的域名只要每年续费就永远属于自己的,更换IP地址时修改域名解析即可,不会影响软件的正常使用。

关于域名注册、域名解析、host 文件、DNS 服务器等本节并未详细讲解,请读者自行脑补。本节重点讲解如何使用域名。

通过域名获取IP地址

域名仅仅是IP地址的一个助记符,目的是方便记忆,通过域名并不能找到目标计算机,通信之前必须要将域名转换成IP地址。

gethostbyname() 函数可以完成这种转换,它的原型为:

1
struct hostent *gethostbyname(const char *hostname);

hostname 为主机名,也就是域名。使用该函数时,只要传递域名字符串,就会返回域名对应的IP地址。返回的地址信息会装入 hostent 结构体,该结构体的定义如下:

1
2
3
4
5
6
7
struct hostent{
char *h_name; //official name
char **h_aliases; //alias list
int h_addrtype; //host address type
int h_length; //address lenght
char **h_addr_list; //address list
}

从该结构体可以看出,不只返回IP地址,还会附带其他信息,各位读者只需关注最后一个成员 h_addr_list。下面是对各成员的说明:

  • h_name:官方域名(Official domain name)。官方域名代表某一主页,但实际上一些著名公司的域名并未用官方域名注册。
  • h_aliases:别名,可以通过多个域名访问同一主机。同一IP地址可以绑定多个域名,因此除了当前域名还可以指定其他域名。
  • h_addrtype:gethostbyname() 不仅支持 IPv4,还支持 IPv6,可以通过此成员获取IP地址的地址族(地址类型)信息,IPv4 对应 AF_INET,IPv6 对应 AF_INET6。
  • h_length:保存IP地址长度。IPv4 的长度为4个字节,IPv6 的长度为16个字节。
  • h_addr_list:这是最重要的成员。通过该成员以整数形式保存域名对应的IP地址。对于用户较多的服务器,可能会分配多个IP地址给同一域名,利用多个服务器进行均衡负载。

hostent 结构体变量的组成如下图所示:

下面的代码主要演示 gethostbyname() 的应用,并说明 hostent 结构体的特性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stdlib.h>
#include <WinSock2.h>
#pragma comment(lib, "ws2_32.lib")
int main(){
WSADATA wsaData;
WSAStartup( MAKEWORD(2, 2), &wsaData);
struct hostent *host = gethostbyname("www.baidu.com");
if(!host){
puts("Get IP address error!");
system("pause");
exit(0);
}
//别名
for(int i=0; host->h_aliases[i]; i++){
printf("Aliases %d: %s\n", i+1, host->h_aliases[i]);
}
//地址类型
printf("Address type: %s\n", (host->h_addrtype==AF_INET) ? "AF_INET": "AF_INET6");
//IP地址
for(int i=0; host->h_addr_list[i]; i++){
printf("IP addr %d: %s\n", i+1, inet_ntoa( *(struct in_addr*)host->h_addr_list[i] ) );
}
system("pause");
return 0;
}

转载自:http://c.biancheng.net/cpp/html/3044.html

坚持原创技术分享,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